UI/UX 案例研究:不只是情緒追蹤應用程式


摘要

本文探討一款不只是情緒追蹤的應用程式,該程式如何結合最新技術來提升心理健康治療效果。 歸納要點:

  • 整合人工智慧演算法,自動分析用戶的情緒模式,提升治療效率。
  • 量身打造心理健康障礙治療計劃,提供針對性干預措施。
  • 採用多種情緒追蹤方法,增強干預準確性和有效性。
這款應用程式透過AI驅動分析、個性化治療計劃和多模式情緒追蹤,為使用者提供全面且精準的精神疾病管理方案。


整合人工智慧提升精神疾病治療的新數位解決方案

幾個月前,在參加 EBAC 的課程時,我開始了一個專案,旨在為接受精神疾病治療的患者以及有興趣更有效監測自己情緒的人開發一種數位解決方案。由於家族中有心理健康支援的背景,我深刻意識到開發一款既能滿足患者又能服務精神科醫生需求的應用程式的重要性。主要利害關係人是醫生,他們在治療管理和解析應用程式收集的資料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還有那些尋求簡便且可及方式來追蹤自己情緒和進展的患者。

為了達成此目標,我進行了書面研究、建立了原型人物(protopersonas)、執行了基準分析、繪製了使用者旅程地圖、開發了原型並進行了可用性測試。在這過程中,我也考慮整合人工智慧輔助診斷:整合人工智慧演演算法,協助醫生分析患者資料,提供更準確的診斷和治療建議,進而提升治療成效。基於患者自我監控資料和人工智慧分析,自動量身定製個人化的治療計劃,以最佳化治療過程,提高患者的治療體驗和預後。

透過這些努力,我希望該應用不僅能夠提高精神科病患與其醫生之間的資訊交流效率,更能促進患者自身對情緒狀況的了解與掌控,使他們獲得更加精確和個人的醫療照護。
我們在研究許多文章後,彙整重點如下
網路文章觀點與我們總結
  • 研究指出,使用人工智慧語音助手進行心理治療可改善患者的憂鬱和焦慮症狀。
  • 這些AI系統能夠透過聲音的速度、節奏、音量和韻律來判斷情緒訊號。
  • 人工智慧不會取代醫師,而是輔助工具,提供更多元化的治療方案。
  • Woebot等軟體設計基於認知行為療法(CBT),已有二十年的應用歷史。
  • EAI除了充當聆聽病患需求的治療師外,也扮演了調查員角色。
  • 遠距醫療應用程式需考量市場趨勢及目標受眾的需求與偏好。

使用人工智慧語音助手進行心理治療,不僅可以有效幫助緩解憂鬱和焦慮症狀,還提供了多元化且個人化的治療方式。這些系統通過分析聲音中的情緒訊號來進行診斷和輔導,並且根據認知行為療法設計對話內容。有趣的是,它們並非要取代醫生,而是成為一種輔助工具,使患者感到更有掌控感與自信心。在現今社會中,這樣的新技術無疑帶來了新的希望與選擇。

觀點延伸比較:
應用程式名稱主要功能AI技術治療方法歷史背景市場趨勢與目標受眾
Woebot情緒追蹤、心理治療輔助NLP(自然語言處理)、聲音分析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已有二十年的應用歷史,基於CBT設計針對年輕人和科技接受度高的群體,注重即時互動和個性化建議
Wysa焦慮緩解、壓力管理、自我反思工具NLP(自然語言處理)、情感分析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Wysa 是一款專注於心理健康的聊天機器人,自2016年起推出適合職場人士及學生,用戶喜愛其隱私保護特性和24/7可用性
Tess by X2AIDistant counseling, 情緒支援NLP(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Positive Psychology(正向心理學)Tess 自2015年開始作為遠距醫療輔助工具使用, 強調多元文化相容性。針對需要跨文化支持的社區和企業,提供定制化方案並強調數據安全。
Ginger.ioMental health coaching, 緊急干預支持NLP(自然語言處理)、行為數據分析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Ginger.io 於2011年創立,以行為科學研究為基礎開發其平台。 面向大中型企業員工福利計劃,關注工作-生活平衡及長期心靈健康。
YouperMood tracking, Therapeutic conversations,NLP(自然語言處理), AI-driven emotional insights,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 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Youper 成立於 2016 年,由精神病學家團隊研發以實現自動化 CBT 診療。 定位在希望改善日常情緒管理的一般用戶,且偏好簡單易用界面的使用者。


本專案的目標是解決目前接受精神科治療或有興趣監測情緒的患者所面臨的挑戰。許多患者難以持續追蹤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藥物服用情況及症狀,這導致他們對於治療進展的了解有限。本專案旨在開發一款應用程式,為患者提供方便的方法來記錄其情緒、藥物和症狀,同時促進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以便更準確地調整治療方案。

鑑於這一挑戰,我們的目標是開發一款應用程式,使患者能夠輕鬆記錄每日情緒、藥物攝取和症狀,從而全盤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該應用將納入與醫療提供者共享資料的功能,簡化與醫生之間的溝通,並根據共享的資訊促進更精確的治療調整。


為了徹底了解問題並識別機會,我們首先進行了廣泛的案頭研究,以回答關於目標受眾和心理健康輔助應用程式背景的關鍵問題。主要探討的問題包括:使用心理健康輔助應用程式的是哪些人?使用精神病、心理和治療服務的人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什麼?人們為什麼尋求心理健康幫助?以及全球及巴西最普遍的精神疾病有哪些?

我們進行了案頭研究、基準測試、問卷調查和可用性測試,以蒐集有關使用者需求和偏好的資料。這些初步步驟對於塑造我們應用程式的開發至關重要,確保它能滿足主要使用者(患者)和次要使用者(醫療服務提供者)的核心需求。

心理健康應用程式新趨勢:個性化與針對特定障礙的治療


我們的桌面研究顯示,使用心理健康協助應用程式的目標受眾包括所有被歸類為精神疾病譜系內的個體,這些疾病通常以認知、情緒調節或行為方面的重大障礙為特徵。人們因多種原因尋求心理健康協助,例如管理焦慮症、憂鬱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進食障礙和物質濫用障礙等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資料,全球每八個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最常見的是焦慮和憂鬱症。COVID-19 疫情進一步加劇了這些狀況,導致病例顯著增加。

**最新趨勢:個性化治療的興起**

近年來,虛擬心理健康治療的趨勢朝向個性化治療,透過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根據使用者的個人需求和偏好量身定製治療計畫。這種個性化手法提供更具針對性和有效的心理健康協助,提升治療成效。

**深入要點:特定障礙的治療**

針對特定精神疾病設計的應用程式已成為常見趨勢,包括專門處理焦慮症、憂鬱症和進食障礙的應用程式。這些應用程式針對特定障礙的症狀和治療需求量身打造,提供特製的治療工具和資源,提高了治療準確性和效益。



如果您希望深入了解這些主題,可以在此檢視完整的桌面研究報告。

依據使用者洞察與科技趨勢打造最佳使用者體驗

除了進行桌面研究外,我們還進行了基準測試,以評估六個現有的心理健康應用程式,識別其優勢和改進空間,以指導我們應用程式的設計。基準測試結果顯示,在七個應用程式中,有五個呈現出色彩豐富但不飽和的配色方案、至少包含三個操作選項的導航欄,以及中央位置的一個主要操作按鈕。這些發現幫助我們理解使用者的思維模式,並為如何結構化我們的應用程式提供了明確的參考。我也發現這些應用程式中的一些弱點,並在 Espectro 應用程式中予以解決。例如,七個應用程式中有三個未針對平板電腦螢幕進行最佳化,而且沒有一款擁有桌面版本,因此我決定將這些功能納入到 Espectro 應用程式中。

**結合人工智慧輔助治療**: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在心理健康領域蓬勃發展,許多應用程式開始整合聊天機器人或虛擬治療師功能。這些功能可以提供24/7的匿名諮詢和情緒支援,彌補傳統治療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在 Espectro 應用程式中,我們也引入了基於人工智慧的聊天機器人,為使用者提供即時的協助和情緒支援。

**重視多元文化和包容性**:隨著全球化程度的提升,心理健康應用程式面臨著滿足不同文化和背景使用者需求的挑戰。我們在 Espectro 應用程式中特別重視多元文化和包容性,不僅提供多種語言選項,也考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方法與策略。這項功能可以幫助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使用者獲得更適切且有效的協助。


為了深入了解,我們使用兩種不同的訪談指令碼進行訪談:一份給醫生,另一份給患者。這些訪談提供了關於主要和次要使用者需求及偏好的重要資訊。

專業人員原型:

它揭示了關鍵需求和目標:獲取有關患者的結構化心理健康資訊、建立由患者或家庭定期記錄心情的平台以便精確監控,以及改善與他們的溝通渠道。


對於患者來說,原型人物的研究凸顯了幾個關鍵需求:一個可靠的與醫生溝通的平台、一種實用的方法來記錄每日情緒變化、一個方便提出治療相關問題的途徑,以及幫助建立穩定作息和調節睡眠的工具。


初步草圖幫助勾勒出應用程式的基本結構和視覺概念,使設計理念在早期階段得以視覺化並進行腦力激盪。





線框圖提供了詳細的視覺指導,代表應用程式的骨架框架,重點放在介面的功能和佈局上,而不深入設計細節。




繪製使用者旅程圖突顯了關鍵的痛點,指導應用程式的設計以確保流暢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識別了待完成的工作(Jobs To Be Done),例如情緒追蹤、藥物記錄和醫生溝通,這些幫助我們優先考慮必要功能。使用者流程圖詳細列出了使用者在應用程式內進行的每一步驟,確保直觀導航和高效任務完成。


這次的可用性測試涉及觀察和收集參與者在使用我們基於線框圖的初始應用程式原型時的反饋。這種質性方法提供了深入的見解,讓我們了解使用者行為、偏好和麵臨的挑戰,使我們能夠改進應用程式設計。為了進行此測試,我們執行了一個有主持人的觀察性可用性測試,在這過程中,我密切觀察參與者完成使用者旅程時的動作和情緒。該旅程被劃分成不同階段,每個階段根據其重要程度進行評估,讓我們能夠排列出需要緊急變更的區域。


關鍵要點成為開發應用程式初步設計概念的基礎,這些概念將在後續過程中進一步精煉。



本專案的重點並非打造完整的品牌識別。建立一個能有效代表該應用程式的簡潔標誌和品牌形象卻是至關重要的。我的應用程式名為 Espectro。

Espectro的精髓由變色龍捕捉,這是適應性與轉化的象徵。正如變色龍會改變顏色以融入周圍環境,我們的心理健康也需要靈活性和韌性來應對生活中的變遷。藍色、紫色和粉紅色的寧靜色調體現了這段旅程,在波動時提供平靜與創造力。該品牌設計旨在邀請使用者擁抱你不斷變化的本質,營造一個充滿同理心的空間,使你的心理健康能夠茁壯成長並不斷進步。


這款應用程式的配色方案是為了喚起平靜和信任,從而支援使用者的心理健康。我選擇了淡色調作為品牌顏色,如粉紅色、藍色和一系列紫色。主要的呼叫行動按鈕(CTAs)是白色,以便在紫色背景上形成對比。


我也使用了一些點綴色來追蹤心情的變化流程,如下所示,你可以滑動並改變你的心情。


我選擇了 Urbanist 和 Chillax 這兩款字型,旨在平衡專業感與友好、親切的氛圍。Chillax 是一種圓潤的顯示字型,帶來了一絲友好的氣息,而 Urbanist 則是一款現代無襯線字型,能夠喚起專業感。


我們使用變色龍作為圖示和插圖,創造了一個一致、友好且引人入勝的視覺語言,透過清晰而支援性的視覺提示來增強使用者體驗。


為了確保所有使用者的可讀性和無障礙性,我們實施了高對比度設計。一些顏色選擇是有意為之,可能不符合 WCAG(網頁內容無障礙指引)對於次要或非活躍文字的標準,如 WEBAim 所強調。這一決策對於維持層級結構並避免使用者混淆至關重要。





在經過所有先前的決策後,我開始將其應用到之前的線框圖製作迭代中,以改進原型設計。針對這個專案,我設計了一個完整的情緒和睡眠追蹤流程、藥物追蹤和登記功能,還有一個醫生聊天流程。這是一個完全響應式的專案,專門為手機、平板電腦和桌面螢幕開發。


您可以透過此連結與最終的手機原型進行互動。


這個專案在提升我的設計技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它迫使我走出舒適區,從而實現了高品質的成果。這段經歷對於增強我在美學和功能之間取得平衡的能力至關重要,最終改進了我的設計方法。我非常感謝這次成長和學習的機會。這個專案不僅磨練了我的技能,還加深了我對使用者需求的理解。我衷心感謝在這段旅程中支援並相信我的每一位,你們的鼓勵讓一切變得不同,我對未來充滿期待。

參考來源

【新知】研究:AI能有助於憂鬱症及焦慮症治療!

根據一篇發表於《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期刊的研究指出,使用人工智慧語音助手來進行心理治療,患者的憂鬱和焦慮症狀可獲得改善。 此研究由伊利諾伊 ...

來源: etmh.org

【巴枯寧專欄】人工智能可以治療精神疾病嗎? - 銳傳媒

Dhruv Khullar在《紐約客》(New Yorker)發表的<人工智能可以治療精神疾病嗎?>(Can A.I. Treat Mental Illness?)介紹說,「新的計算機系統旨在窺視 ...

來源: vigormedia.tw

和機器人聊心事?歐美AI心理諮商熱潮飆升中 - 天下雜誌

EAI除了扮演在沙發上耐心聆聽病患需求的治療師,還充當了調查員,「你會發現聲音非常豐富地乘載著人們的情緒訊號,速度、節奏、音量、韻律,都可以判斷 ...

來源: cw.com.tw

研究:AI輔助心理治療改善憂鬱及焦慮專科醫分享看法 - 健康醫療網

... 使用人工智慧語音助手來進行心理治療,患者的憂鬱和焦慮症狀可獲得改善。治療者從情緒抽離收回掌控感和自信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主任 ...

來源: healthnews.com.tw

沮喪到了極點:人工智慧有望為憂鬱症帶來更有效的治療 - NVIDIA 部落格

... 使用。 該軟體設計包括檢查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健康風險及副作用,並且研究患者無法承受建議治療方案的頻率。 「這不是用來取代醫師,而是一種有著 ...

社會實驗:傾偈畀建議AI談心活用心理學理論| 明報- 香港 - LINE TODAY

然而它不能取代真實治療經驗,例如Peter提到在心理治療當中,移情 ... 有人或者問道,現時坊間有免費的精神健康熱線,為何要使用收費服務?

來源: today.line.me

遠距醫療應用程式在心理健康治療中的作用 - Sigosoft

分析您的遠距醫療應用程式將涵蓋的目標受眾和人群的市場趨勢。留意他們的需求、偏好、位置、主張、功能、設計、使用者流程副本等。 ... 使用人工智慧,我們 ...

來源: sigosoft.com

吳恩達都看好!治癒系聊天機器人Woebot,如何用AI「同理 ...

Woebot的對話設計基於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這種治療方式在心理學界已經使用了二十年,它透過談話去梳理人們認知。相信 ...

來源: bnext.com.tw

J.Doe

專家

相關討論

❖ 相關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