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
好,今天要來聊聊很多人想知道的問題:把一個 App 上架到 Google Play 到底要花多少錢?我直接講結論,那個最基本的「門票錢」,就是一次性的 25 美金註冊費。 對,你沒看錯,不是每年都要繳,就是付一次,帳號沒被 Google 停權的話,基本上就是永久有效了。 換算成台幣大概七百多塊,差不多就是吃一頓好一點的午餐的錢。
不過呢,事情當然沒這麼單純。這 25 美金只是讓你拿到「開發者」這個身份的入場券,真正花錢、花心力的地方,其實都在後面。所以,如果你以為付了這筆錢就沒事了,那誤會可就大了。接下來我會把整個成本結構拆開來,講講那些你可能沒想到的地方。
這 25 美金花得值嗎?跟蘋果比比看就知道
老實說,我自己是覺得 Google 這 25 美金一次性的收費策略,真的是佛心來的。我們直接跟它的主要對手 Apple App Store 比較一下,你馬上就有感覺。Apple 的開發者計畫是每年都要繳 99 美金。 每年喔!這對剛起步的獨立開發者或學生來說,其實是一筆不小的固定開銷。Google 這邊等於是把門檻壓到最低,鼓勵大家來玩玩看。
當然,這也造成了一些有趣的現象。因為門檻低,所以 Google Play 上的 App 品質可以說是參差不齊,什麼妖魔鬼怪都有,Google 也因此花了很大力氣在審核跟清理這些有問題的 App。 這 25 美金,從某個角度看,其實也是一個很基礎的過濾機制,至少能擋掉一些完全不想付出任何成本的濫發者。
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讓你更清楚兩邊的差異:
| 比較項目 | Google Play Store (Android) | Apple App Store (iOS) |
|---|---|---|
| 開發者帳號費用 | $25 美金,一次性付清。付完就沒事了,除非你帳號被封。 | $99 美金,每年都要付。沒付的話,你的 App 就會被下架。 |
| 平台分潤(服務費) | 大部分情況是 15%。如果你每年營收超過一百萬美金,超過的部分會抽 30%。 對大部分開發者來說,就是 15%。 | 跟 Google 很像,有個小企業計畫,年收百萬美金以下的抽 15%。標準是 30%。 |
| 審核速度與嚴格度 | 以前比較鬆,現在越來越嚴。但通常還是比蘋果快一點。不過,現在的身份驗證流程搞得蠻久的。 | 出了名的嚴格跟龜毛。審核時間比較長,退件理由有時候也千奇百怪。對 App 的品質、UI/UX 要求很高。 |
| 適合對象 | 個人開發者、新創團隊、想快速驗證市場想法的人。基本上就是…所有人。 | 比較專注在打造高品質、高付費意願 App 的開發者或公司。 |
簡單講,Google 提供了一個更廣闊、進入門檻更低的舞台,而 Apple 則像是一個有著嚴格入場規定的高級俱樂部。你想在哪個舞台表演,就看你自己的產品定位跟預算了。
怎麼付錢?註冊開發者帳號的步驟與新挑戰
好,既然決定要上架了,那這 25 美金怎麼付?整個流程大概是這樣:註冊 Google 帳號 -> 登入 Google Play Console -> 同意開發者協議 -> 付款 -> 身份驗證。 聽起來很簡單對吧?但魔鬼就在細節裡,特別是最後一步「身份驗證」,這幾年變得超級麻煩。
首先,付款本身不難,你需要一張有開通國際支付功能的信用卡或簽帳金融卡,像是 Visa 或 MasterCard 都可以。 這裡要注意,預付卡是不行的。 有時候會遇到台灣的信用卡刷不過,那可能是因為銀行擋了海外交易,需要打電話去跟銀行確認一下。
付完錢之後,真正的挑戰才開始。Google 在 2023 年更新了政策,現在對開發者的身份驗證要求非常嚴格。 這主要是為了提高平台的安全性,過濾掉惡意軟體的開發者。 你需要準備以下東西:
- 個人帳號:需要提供你的法定姓名、地址,還有政府核發的有效證件(例如護照或駕照)來驗證你的身份。 你提供的姓名地址必須跟證件上的完全一樣。
- 組織/公司帳號:這就更複雜了。除了公司的法定名稱、地址,你還需要提供公司的「D-U-N-S Number」(鄧白氏環球編碼)。 這是個國際通用的企業識別碼,如果你的公司沒有,還得先去申請,這又是一段時間成本。
我必須說,這個驗證流程有時候會拖很久,甚至好幾天。 過程中 Google 會寄驗證碼到你的 Email 跟手機,所以聯絡資訊一定要填正確、能隨時收得到的。 如果驗證失敗,那 25 美金是不會退還的,這點要特別注意。
這也凸顯了在地化差異。雖然 Google 的文件都是英文為主,但整個驗證流程是全球性的。在台灣,我們就是要準備好我們的護照或身分證,並確保上面的英文譯名跟地址英譯都跟你在 Google Payments Profile 填寫的一致。 之前就有聽過朋友因為地址翻譯格式不符,來來回回搞了好幾次。所以,這部分千萬要小心。
不只是 25 美金:你沒想到的其他成本
OK,我們終於搞定了開發者帳號。但就像我一開始說的,這只是開始。真正的錢坑…我是說,真正的「投資」,現在才要登場。
我把它們分成幾類:
- 開發與維護成本:這當然是最大的一塊。除非 App 是你自己寫,不然請工程師、設計師的費用,絕對遠遠超過 25 美金。而且 App 上架後不是就沒事了,你得持續修正 bug、配合 Android 新版本更新、回應使用者回饋,這些都是持續不斷的「維運成本」。
- 硬體與測試成本:Android 手機的碎片化是出了名的。市面上有各種品牌、各種螢幕尺寸、各種效能等級的手機。你的 App 在 A 手機上跑得好好的,在 B 手機上可能就直接閃退。為了確保品質,你不可能只用一支手機測試。雖然有雲端測試平台可以用,但那也是一筆開銷。
- 第三方服務費用:現在的 App 很少是完全獨立運作的。你可能會用到 Google Maps 的地圖服務、Firebase 的後端資料庫跟推播通知、AWS 的雲端儲存等等。這些服務很多都有免費額度,但只要你的使用者一多,流量一大,帳單就會開始變得非常可觀。
- 行銷推廣費用:App 上架到商店裡,如果沒有人知道,那它就跟不存在一樣。你需要花錢做行銷,可能是買 Google Ads、在社群媒體下廣告,或是找部落客、YouTuber 寫開箱文。這筆費用可大可小,但完全不花錢就能爆紅的 App,基本上是神話。
- 時間成本:這是最常被忽略,但也最寶貴的成本。從你學習如何開發、如何設計、如何上架,到你跟 Google 審核人員來回溝通、處理客訴、規劃下一個版本…全部都是時間。
所以,與其說 Google Play 的上架費用是 25 美金,不如說,你的入場費是 25 美金,但這場派對的其他所有酒水、點心,通通都是另外計價的。
最容易卡關的地方:帳號審核失敗跟政策紅線
說到時間成本,最讓人抓狂的就是「審核失敗」。特別是在你急著想讓 App 上線的時候,收到一封 Google 寄來的退件通知,內容還寫得模稜兩可,真的會讓人血壓飆高。
從我的經驗來看,最常見的卡關點有幾個:
- 隱私權政策不清楚:這是超級大重點。只要你的 App 有存取任何使用者資料(就算只是 Email),你就必須提供一份清楚的隱私權政策,告訴使用者你收集了什麼資料、怎麼用。 很多人會隨便在網路上抄一份,但 Google 會真的去檢查內容,一旦被發現不符,馬上退件。
- 權限要求過多:你的 App 只是個計步器,卻要求讀取使用者的聯絡人清單?這在 Google 眼裡就是有問題的。你必須確保你的 App 只要求「絕對必要」的權限。
- 內容分級不實:在上架流程中,你需要填寫一份問卷來決定 App 的內容分級。 如果你的 App 明明有暴力或不當言論,卻謊報成適合所有人,被抓到不僅會被退件,帳號還可能被停權。
- 違反特定金融法規:如果你的 App 牽涉到金融服務、貸款、加密貨幣等,那審核會特別嚴格。你需要提供相關的牌照證明,並且完全遵守當地的法規。
處理這些問題的過程,就是最大的隱形成本。因為每一次補件、重新提交,都要再等一次審核。如果反覆被拒,不僅上線時程延誤,開發團隊的士氣也會大受打擊。所以說,在上架前仔細閱讀 Google 的《開發人員計畫政策》,絕對比你花錢買廣告還重要。
FAQ:關於 Google Play 費用的快問快答
最後,整理幾個大家最常問的問題。
Q1: 這 25 美金的註冊費可以退款嗎?
A: 不行。Google 的政策寫得很清楚,這筆費用原則上是不退的,即使你的帳號申請沒通過也一樣。 所以提交資料前一定要再三確認。
Q2: 我可以用一個開發者帳號上架很多個 App 嗎?
A: 可以。一旦你付了 25 美金並通過驗證,你就可以用這個帳號上架無限數量的 App,不用額外付費。
Q3: 如果我的 App 是完全免費,也沒有任何內購,是不是就不用付 Google 平台分潤了?
A: 沒錯。Google 的服務費是從你的「銷售額」中抽成。 如果你的 App 完全免費,也沒有任何數位商品交易,那 Google 就不會跟你收任何服務費。
Q4: 公司和個人帳號的註冊費一樣嗎?
A: 一樣,都是 25 美金。 過去曾經有過不一樣的說法,但根據目前最新的資訊,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註冊費都是統一的。主要差異在於驗證時需要提供的文件不同。
總結來說,進入 Android App 世界的門票確實很便宜。但要想在這個生態系裡存活、茁壯,你需要投入的資源遠遠不止於此。那 25 美金,更像是一個承諾的起點:你承諾會遵守規則、維護品質,而 Google 則給你一個接觸全球數十億用戶的機會。
除了這 25 美金,你覺得開發 App 最大的隱藏成本是什麼?是搞定那些永遠修不完的 Bug,還是花在行銷上的錢?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經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