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被搞了一次。你知道的,就是那種… 你在網路上註冊了一個新服務,滿心期待要開始用,結果點進官網,整個頁面空蕩蕩,只有一個大大的按鈕寫著「請下載我們的 App」。
當下那個感覺真的很…唉。我的手機桌面已經擠到快爆炸了,真的不想再多塞一個 App 進去。但又能怎樣呢?🤷♂️
就是這個小小的「蛤?」時刻,讓我開始想,事情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的?這股「什麼都要 App」的風潮,到底走得是不是有點太過了?
一句話結論
我自己是覺得,這整件事就是「用我們的方便,來交換你的不方便」。表面上是進化,但對很多人來說,感覺更像是一種強迫。尤其是我爸媽那輩的。
為什麼現在什麼都要你裝 App 啊?
老實說,我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站在公司的角度想,他們這麼做當然有他們的理由。這不是什麼陰謀論,就是很純粹的商業考量。
以前我們用電腦,開的是「Application」,就是那種要安裝的、功能完整的軟體,像 Office 之類的。後來有了網路,很多東西變成開瀏覽器就能用,這很棒。但手機出來後,「App」這個小東西就徹底改變了遊戲規則。
一開始,App 只是個「附加功能」,像個善意的姿態,「你看,我們也有手機版喔,很潮吧!」或者用個九折優惠吸引你下載。很多人想說,好啊,不拿白不拿。但現在,這個「善意」已經慢慢變質了。
他們為什麼這麼堅持要你用 App?
- 推播通知超好用:這是關鍵。在網頁上,除非你特別允許,他們很難主動聯繫你。但在 App 裡,他們可以隨時隨地發送「您有未讀訊息」、「限時特賣只到今晚」這類的通知。你的注意力就這樣被抓住了。
- 數據!更多的數據:App 可以讀取到比網頁多得多的手機資訊。當然,這都要經過你的同意啦,但你知道的... 很多人都是下一步、下一步就按完了。他們能更了解你的使用習慣、甚至地理位置,然後給你更「個人化」(或者說更無孔不入)的廣告。
- 把你鎖在我的世界裡:一旦你安裝了 App,你就進入了他們打造的生態系。介面、操作邏輯都由他們定義,不像瀏覽器那麼開放。久而久之,你會更習慣用它,而不是去尋找替代品。黏著度就這樣培養起來了。
所以你看,這不是他們突然「不喜歡」網站了,而是 App 能帶來的商業利益,實在是...太香了。他們要的已經不只是你偶爾來逛逛,他們要的是直接住進你的手機裡。
方便了誰?又把誰推得更遠?
對年輕人來說,手機不離身,多裝一個 App 好像也沒什麼。但對其他人,尤其是剛學會用電腦上網的長輩們,這根本是一場災難。
我突然想到我媽。她前幾年才終於被我教會怎麼用電腦上網預約掛號、查點東西。她覺得自己跟上了時代,還蠻得意的。結果現在,很多銀行服務、會員優惠,都變成「App 限定」。
這對她來說,等於之前學的都白費了。她得重新面對一個小小的螢幕,學會怎麼在上面點來點去、怎麼安裝、怎麼更新...那個挫折感是很真實的。你知道嗎,這感覺就好像你家巷口的雜貨店突然關門,跟你說以後買東西都要去市中心的大賣場一樣,整個生活節奏都被打亂了。
不只是長輩,這件事也牽涉到「無障礙使用」(Accessibility) 的大問題。對視力或手部活動有困難的人來說,大螢幕、實體鍵盤和滑鼠,是他們能順利跟數位世界互動的橋樑。現在硬要他們去戳那個小螢幕,真的太為難人了。
說到這個,其實國際上像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W3C) 這種組織,一直在推廣網頁的可及性標準,就是希望網路對所有人都是友善的。我們台灣的數位發展部其實也有類似的「無障礙網頁設計」規範,雖然主要是針對公家機關,但那個精神是一樣的。只是...嗯,看起來很多商業公司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他們更關心的是轉換率,而不是包容性。
這三種東西,到底差在哪?
我整理了一下,從以前到現在,再到未來可能的樣子,從我們使用者跟公司兩個角度來看,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 網頁版 (Browser) | 手機 App (Native App) | AI 助理 (Agent) | |
|---|---|---|---|
| 使用者角度 | 最自由。開了就能用,不用裝東西,也不佔手機空間。我的地盤我作主。 | 好像比較順,功能也比較多?但要一直更新,還要給一堆權限,手機空間也被佔走。 | 用講的就能做事?聽起來很神。但...我的對話會被聽光光嗎?感覺有點毛毛的。 |
| 公司角度 | 唉,客人來來去去,留不住。很難主動找他們,只能等他們自己想起來。 | 太棒了!可以直接住進客人的手機裡!可以瘋狂推播,還能拿到更多數據來分析。 | 終極目標!直接變成客人的私人管家。他想幹嘛我都知道,還能「主動建議」他消費。完美。 |
那...接下來呢?會不會更糟?
現在我們正從「App」時代,慢慢走向「AI 助理」(Agent) 的時代。Siri、Google Assistant 只是個開端。以後可能你連 App 都不用開了,直接跟手機說「幫我叫車」、「幫我訂明天下午兩點的餐廳」,AI 就會自己去搞定一切。
聽起來好像很美好?對,這或許能解決一部分長輩操作困難的問題,因為用說的總比用點的簡單。但反過來說,這也代表我們把更多的「決策權」交了出去。
當 AI 幫你訂餐廳時,它推薦的是真的最適合你的,還是付了最多廣告費給它的?當 AI 幫你規劃旅遊路線時,它帶你去的景點,是不是都是跟它有合作的商家?
科幻電影裡那種 AI 控制人類的劇情,可能離我們還很遠。但我們現在,其實已經在一步步把自己的選擇權,慢慢交給這些科技公司了。這才是讓我覺得有點不安的地方。
說到底,方便跟進步本身不是壞事。但如果這種「進步」是以犧牲掉一部分人的權益、剝奪所有人的選擇為代價,那它可能就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進步。
我們是人,我們需要的是有溫度的連結和同理心,而不是被冰冷的演算法圈養起來。但...說真的,我們好像也沒什麼選擇的餘地了,對吧?
換你說說看
你最近有沒有被哪個「App 限定」的服務給惹毛?留言分享一下吧,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