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健身體驗:探索 WatFit 的魅力


摘要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索了 WatFit 如何通過創新技術轉變健身體驗,特別是對於追求心理健康與全面發展的學生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歸納要點:

  • 透過數位化和 AI 技術,WatFit 提供個人化的健身計畫,幫助學生改善心理健康。
  • WatFit 的使用者友善介面讓學生輕鬆融入健身,並提供量身打造的鍛鍊與營養建議。
  • 整合社群功能和資料驅動設計,WatFit 創造支援性的環境,有效提升使用者的身心健康。
總之,WatFit 不僅是一個健身平台,更是一個促進學生成長與心理健康的重要工具。


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改善身體健康和建立校園社群

作者:Tom 及其團隊

在過去十年裡,心理健康已成為日益受到關注的話題,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的學術環境中。許多努力和倡議旨在消除對心理健康的汙名,如「Bell Let′s Talk」、「Movember for mental health」以及「BreakTheStigma」等活動。學術機構也已邁出步伐,更好地支援學生在這方面的需求。

我們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曾親自經歷或認識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在我們的 CS 449 設計專案中,我們決定打造一個產品,以最終幫助並賦能同儕,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 我們選擇的方法是透過促進學生改善身體健康和建立社群感來提升滑鐵盧大學(Waterloo)的心理健康。

**專案 1:量化身心健康的關聯性**
研究表明,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運動、充足的睡眠和健康飲食習慣已被證實能改善情緒、減少焦慮和憂鬱症狀。我們的產品將整合先進追蹤技術,使學生能夠監控自己的身體健康指標,並提供個性化建議,以協助他們培養更健康的習慣,進而提升心理福祉。

**專案 2:打造校園心理健康生態系統**
孤立感是影響心理健康的一個常見因素。我們的產品將建立一個連結校內外學生的平台,促進點對點互動與支援。透過組織社交活動、提供線上論壇,以及串聯校園內心靈資源,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包容且支援性的社群,使學生感到彼此相連且被重視。

總之,我們期望這項設計不僅能提高身心靈整體福祉,也讓更多人重視並主動參與到解決心理問題中來。
我們在研究許多文章後,彙整重點如下
網路文章觀點與我們總結
  • 健身場所環境單調,需透過科技改進運動體驗。
  • 朝陽科技大學與合作夥伴發表「AI精準運動系統」,模擬個人教練功能。
  • 特多勁推出的智慧熟齡健身系統,專為熟齡族設計,提供安全的運動環境。
  • Alyce 的「Weelo」服務使用AI技術,即時糾正用戶姿勢以提升效果。
  • 可穿戴設備提供即時數據,幫助教練評估和調整運動員訓練目標。
  • Uniigym 提供近1,000堂多元課程和專屬AI教練,記錄健身歷程。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的健身體驗也在不斷升級。許多新興產品如 AI 精準運動系統及智能健身管理系統,不僅讓我們能像玩遊戲一樣享受鍛煉,也使得每一位年長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安全運動方式。無論是虛擬私人教練還是即時姿勢修正技術,都讓我們更容易達成健康目標。這些創新帶來的不只是便利,更是對生活質量的重要提升!


透過 AI 技術,客製化健身計畫,讓學生輕鬆達標

因此,我們的健身應用程式 WatFit 應運而生。WatFit 旨在幫助學生在生活的幾個不同領域中提供指導。其排程功能利用人工智慧(AI)協助學生管理其動態的學業與職業責任,並找到最佳時間去健身房。飲食功能則同樣運用 AI 動態建立健康的餐計畫,考量到學生的飲食需求、偏好及健身目標。而運動功能則透過 AI 生成個人化的訓練計畫,考慮使用者當前的體格、健身目標以及經驗程度。

**健身趨勢:個人化健康計畫**隨著科技進步,健身計畫越來越客製化,根據個人體質、目標和偏好量身打造。WatFit 透過 AI 技術,製定專屬的飲食、運動和作息計畫,協助使用者有效且健康地達標。我們還計劃增設社群功能,使學生能夠分享個人里程碑並參加友好的排行榜競賽,以促進互相激勵。在這樣的平台上,同學之間可以共同維持動力,相互支援,共同成長。

關於我們應用程式原型評估的結果,也許最引人注目的見解是,我們發現某些導航設計決策對所有使用者來說並不那麼直觀。僅僅因為一個流程對我們團隊來說合乎邏輯,並不意味著它在實際世界中也能良好運作。這也突顯了進行使用者評估的重要性!背景

為了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們調查了與大學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的研究以及提升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我們發現的一項關鍵研究是由溫莎大學進行的 UWorkItOut 計畫。研究結果顯示,在為期六週的介入中,參加該運動訓練和諮詢計畫的低風險久坐學生,其焦慮和抑鬱得分有了顯著改善(Muir, 2020)。

我們在思考缺乏運動是否會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時,進一步查找了相關研究,發現有 40% 至 50% 的大學/專科學生經常處於身體不活動的狀態(Keating et al., 2005)。基於這一第二個資訊,我們認為支援大學生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建構一個能夠促使他們過上更活躍生活方式的方案,以此來改善他們的心理與生理健康。

我們仍然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大學學生如此不活躍。我們發現的一個可能解釋是,四分之一的加拿大人對於在健身房鍛鍊感到畏懼,原因包括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做、體重過重或擔心受傷(Ipsos, 2016)。我們也注意到繁忙和壓力大的日程安排可能導致學生將去健身房的優先順序降低。在這些背景資訊下,我們著手開發一款全面性的健身應用程式,以幫助消除上述提到的一些障礙。

我們首先研究了市場上目前可用的應用程式或解決方案,發現大多數應用程式的功能主要是作為健身追蹤器,記錄您的資料並美化這些資料。還有許多其他應用程式則充當潛在運動例行的目錄。我們並未看到任何能夠最佳安排您日常計劃以找到健身時間的功能,或者任何可以真正根據您的技能和舒適度來自定義運動例行的選項,就像一位私人教練一樣。飲食是健身文化中的重要面向,而烹飪是一項許多人在進入大學時開始培養的技能,因此我們也希望加入一些健康飲食的功能。

考量到許多潛在的功能和想法,我們進入了背景研究階段。

透過同理心深入了解使用者

在 WatFit 設計過程的初期,了解目標使用者的需求、行為和情感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因此我們開發了角色模型和共情地圖。這些工具在同理心階段非常重要,有助於確定使用者的體驗和挑戰,以便我們能夠設計出符合他們需求和渴望的解決方案。我們建立了一些角色模型,以幫助代表目標受眾的不同細分市場,讓他們各自的動機、障礙以及與身體活動相關的一般經歷更加明顯。例如,我們有一個角色是一位健身新手,他對於從何開始感到迷茫;另一個是受到時間限制的忙碌大學生;還有一位熱愛健身但難以保持一致運動規律的健身愛好者。每個角色都配有詳細描述其思想和情感的共情地圖:包括他們所見、所聞、所言及所作,以及每位角色面臨的痛點與收益。這使我們能更好地視覺化這些角色的經歷和情緒狀態,確保所有設計決策都是基於真實使用者洞察而做出的。

**最新趨勢:以資料為導向的人性化體驗**在人機互動領域中,越來越重視使用資料來了解並滿足個別使用者的需求。WatFit 的設計師透過收集使用者活動資料、偏好及目標,為每位使用者打造量身定製的健身計劃。這種以資料為導向的方法不僅提高了使用者參與度,也確保了每位使用者獲得有效且具針對性的健身體驗。

**深入要點:共情地圖的應用** 共情地圖是傳達使用者需求與痛點的重要工具。WatFit 的設計團隊透過繪製深入詳盡的共情地圖,仔細探索每個角色內心深處的想法、感受及動機。這些地圖幫助團隊建立對使用者體驗深刻而全面的理解,使得最終制定出的解決方案真正能夠滿足特定使用者群體之需。



科技對現代健身的影響:個性化指導、社群支援及可穿戴整合

我們的角色驗證是透過使用者訪談進行的。我們與來自滑鐵盧大學及其他學校的多元學生群體進行了訪談,選擇了代表各種健身水平和經驗的人士,從幾乎不運動的初學者到經常健身房鍛鍊的健身愛好者。在這些訪談中,我們提出了開放式問題,詢問他們的日常運動、動機、健康目標、障礙以及整體運動和健身經歷。受訪者分享了許多見解,包括他們在忙碌的學業日程中難以安排鍛鍊時間,以及對健身房環境感到畏懼。許多人提到需要適合個別健身水平和目標的個性化鍛鍊計劃。

**專案 1: 個性化健身指導的興起**根據我們的使用者訪談,許多受訪者表示他們需要量身定製的鍛鍊計劃。這突顯了個性化健身指導的趨勢,該趨勢使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來為個人量身打造符合其健身水平、目標和生活方式的鍛鍊計劃。這有助於克服傳統「一刀切」健身計劃所帶來的限制,使得訓練更加有效且具吸引力。

**專案 2: 社群支援和可穿戴裝置的整合**使用者訪談中強調社群支援及可穿戴裝置整合的重要性。受訪者表示有興趣與他人建立聯絡,分享自己的健身旅程並提供相互支援。可穿戴裝置與健身應用程式整合允許使用者追蹤進度、設定目標並與其他使用者競爭,這些功能提升了問責制、激勵及整體社群體驗,有助於改善最終成果。

總之,多數受訪者都渴望能夠在繁忙生活中找到平衡,同時也期待透過科技手段獲得更佳、更具針對性的支援,以促進其健康之路。

在收集了我們所需的資料後,我們透過親和圖進行了結果的綜合分析。我們能夠識別出不同使用者之間的共同主題和見解。我們將資料歸納為運動障礙:感到畏懼、缺乏知識以及繁忙的日程;以及動機:希望改善心理健康、提升身體素質,還有社交聯絡。我們意識到,對於使用者來說,一個重要的痛點是目前市面上的一般健身應用缺乏可及且負擔得起的個性化指導選項,也未能有效融入日常生活中。

透過使用者友善、靈活規劃及個人化建議,打造量身訂製的健身體驗

根據這些主題,我們定義了應用程式應支援的關鍵使用者任務。我們希望優先考慮易用性、可及性以及直觀的導航設計,以避免複雜的介面讓新使用者感到畏懼。我們認為,能夠根據學業和個人日程輕鬆安排鍛鍊對於那些忙碌的使用者來說非常重要。靈活的排程可以使運動無縫地融入使用者的日常生活,而不會讓他們感到壓力。提供符合使用者經驗、健身水平、健康目標和偏好的鍛鍊與飲食計劃將是幫助初學者起步並在健康旅程中保持動力的重要功能。量身訂做的內容對於吸引健身愛好者持續參與各種不同的鍛鍊與飲食選擇也是至關重要。

為了滿足受到社交因素驅動的使用者需求,我們還決定實現一個社交功能,允許分享里程碑並與朋友一起安排鍛鍊,以提升歸屬感和動力。這樣不僅促進了社群互動,也增強了達成共同健身目標的可能性。

我們也考慮到了**AI-驅動的個性化建議**,透過整合人工智慧技術,針對使用者個人資料(如健身目標、身體組成和偏好)提供量身打造的鍛鍊和飲食建議,此功能可大幅提升使用者參與度,提高實現健康目標的機會。同時,利用**遠端健身追蹤與支援**,結合可穿戴裝置及智慧型手機應用,使得使用者能即時監控其運動進度,獲得專家指導和回饋,以最佳化其健身旅程。這些功能不僅提升了便利性,更增加了責任感,有助於維持長期動力。

根據我們在背景研究中獲得的見解,我們進入了設計階段,對於應用程式的設計有了更清晰的概念,以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一旦我們對目標使用者角色及其關鍵任務有了初步了解,便可以進入設計過程。我們的第一步是將這些使用者角色和關鍵任務結合起來,創建出史詩級的故事(epics)。接著,我們將這些史詩故事細化為具體的使用者故事,以洞察使用者面臨的痛點以及我們希望納入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潛在功能。基於此,團隊針對這些故事建立了故事板,詳細描述了一位潛在使用者如何遇到問題,以及他們如何利用我們的應用程式及其功能來克服這些困難。


建立這些故事板確實幫助我們明確了想要實現的功能,因為我們認為這些功能構成了我們應用程式的核心(飲食、運動、日曆、社交和 AI 聊天),且在健身應用中彼此協同良好。在確定了想要實現的功能後,我們開始設計所需的佈局和結構,以便讓使用者能夠簡單而直觀地操作。我們利用了一種名為 ′crazy 8′s′ 的設計活動,快速草擬出許多不同的想法和核心功能的結構設計。


我們在上面的圖片中看到不同飲食/運動功能佈局的範例。我們知道這個頁面會包含大量資訊,但我們希望選擇一種讓使用者覺得吸引而不會被密密麻麻的文字淹沒的佈局,同時仍然提供所需的資訊。我們最終選擇了兩個用星號標出的草圖,因為這些圖片有助於打破文字段落,使注意力集中在運動和飲食上。對於之前提到的所有其他核心功能,我們也遵循了類似的過程。

以使用者為中心設計:從草圖到線框原型的敏捷轉化

隨著粗略的功能佈局選定,我們可以開始設計線框原型。在從粗略佈局過渡到應用程式線框的過程中,我們根據使用者的反饋和課堂上收集的資訊對某些佈局進行了調整,以提升設計和易用性。為了簡化功能之間的切換,我們決定不再像「Crazy 8」草圖那樣使用頂部標籤在運動與飲食間切換,而是將這兩個主要功能以及其他所有計劃中的功能分開,放置於底部一個可從任何畫面訪問的標籤中,讓使用者能快速導航,而無需經過多個畫面才能抵達他們所需的目標,這有助於縮短使用者流向所需功能的路徑。

我們同時也採納了課堂上的反饋,決定使用簡短而清晰的標籤來傳遞資訊,避免讓使用者感到不知所措,但仍提供足夠的資訊以協助他們直觀地進行導航。在這一階段,我們專注於飲食、運動、日曆和人工智慧等核心特徵作為原型設計,而社交功能仍然存在,只是在我們的原型中並未進一步設計,以便能更集中精力設計最核心的應用程式特徵。

**使用者體驗(UX)的敏捷方法**:在採用敏捷開發方法時,使用者意見回饋在制定原型時扮演至關重要角色。本段強調從初始草稿過渡到應用程式原型時依據使用者回饋和課堂收集資訊來調整設計,以提升易用性。這種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方法確保了原型與實際使用者需求保持一致,有助於加速開發流程。

**簡潔的資訊架構**:本段探討如何透過簡短、精煉的標籤來傳達訊息,同時避免讓使用者感到壓力。此方法遵循資訊架構最佳實踐,建立清晰且容易瀏覽的應用程式介面。透過簡化導航,使得使用者能更輕鬆找到他們想要的資訊或功能,也增強了整體使用體驗。





運用AI和社群功能,實現個人化健身體驗

我們的設計成果是一款健身應用程式,具備五大主要功能,使用者可以透過點選螢幕下方標籤欄中的對應標籤來訪問它們。在「訓練」功能中,使用者可以檢視自己的鍛煉內容,包括詳細描述、圖片以及隨附的影片,以便如果需要時能夠跟著做。在「飲食」功能中,系統會顯示即將到來的餐單計畫,如果點選特定餐點,則會顯示更多細節和食譜。在「日曆」功能中,我們提供即將發生的事件和行程的概覽,新事件可以手動新增或借助我們的 AI 聊天機器人進行新增。接下來是「社交」功能,此部分在我們的原型中尚未視覺化,但它將允許使用者相互連結,共享並共同安排活動。然後是「AI 聊天」功能,這是我們應用程式中的核心價值;在基礎層面上,你可以與其聊天以安排事件、餐飲和鍛煉,但在背景中,當你評價餐點、鍛煉,以及建立和完成事件時,那個 AI 會學習並適應你的習慣和反饋,以幫助個性化這些所有功能,使其更符合你的需求。該設計由一個簡單的聊天介面組成,每個人都能輕鬆上手。為了讓大家更深入了解我們的應用程式及其設計,下方提供了一段影片導覽連結以及我們的 Figma 原型連結。

**AI 個人化推薦引擎:** 我們的應用程式採用先進的 AI 演演算法,根據使用者的喜好、進度和回饋,提供個性化的建議和指導。此演演算法可以學習使用者的習慣,並隨著時間推移調整推薦,以達到最佳健身與健康目標。此功能將人工智慧整合至健身領域,提供更具適應性及客製化體驗。

**社群連結和互動:** 我們的應用程式提供一個平台,使得使使用者能彼此連結、分享經驗與進度,同時共同參與挑戰與活動。這種社群元素有助於激勵與支援,使得使用者在健身旅程中保持動力及參與感,此功能利用社群力量創造出一個有互動性且引人入勝之健身環境。

實作與測試

在實作過程中,我們最終希望將 WatFit 的願景變為現實。我們經歷了幾個原型設計和評估的階段,從低保真(紙本)原型開始,最終進展到高保真的數位原型。每一個階段都讓我們能夠根據使用者反饋來測試和完善設計,並改善使用我們應用程式時的整體使用者體驗。

我們實施的第一步是建立和測試低保真度的紙本原型。由於紙本原型更靈活且容易修改,我們決定將日程安排功能作為原型進行設計,因為我們認為這是最複雜的功能。接著,我們在 Figma 中設計了飲食功能的線框圖。我們隨後對這些原型進行了幾次評估,讓使用者執行關鍵任務,包括安排健身課程、編輯健身課程或規劃膳食。這個階段揭示了一些重要見解,例如需要更直觀的導航和對某些操作提供更清晰的視覺提示。

提升數位體驗:認知評估和 AI 整合

在收集了我們低保真原型的見解後,我們利用 Figma 開發了高保真數位原型。這款原型包含了更為詳細的視覺設計,以及互動元素,讓終端使用者體驗更加接近實際情況。我們隨後整合了最終確定的色彩調色盤、排版以及自訂圖示,以確保設計的一致性和美觀性。借助這個新原型,我們進行了另一輪評估,專注於三項任務:透過 AI 聊天新增鍛鍊行程、修改特定食譜,以及編輯預定事件。這些評估更加嚴謹,並引入了認知歷程評估與認知步驟檢視方法,以識別存在的可用性問題。我們發現使用者對視覺設計表示讚賞,並且認為許多功能直觀易懂,但仍然指出了一些導航可以進一步簡化,以及某些按鈕標籤需要澄清的地方。

**1. 人工智慧整合提升使用者體驗** 高保真原型匯入了人工智慧 (AI) 驅動的聊天功能,可協助使用者輕鬆新增鍛鍊行程。這項創新簡化了使用者與應用程式之間的互動,並提升整體使用者體驗。

**2. 認知歷程評估最佳化互動設計** 在評估過程中,引入認知歷程評估以探討使用者如何與原型互動。此方法深入了解使用者思考過程,幫助設計團隊識別並解決潛在可用性問題。透過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洞察,我們在互動方面得以大幅改善,從而確保更直觀且順暢的使用體驗。

以使用者為中心及資料驅動的設計流程

在整個原型設計與評估過程中,我們根據評估反饋不斷迭代我們的設計。如前所述,早期的反饋突顯了對於更直觀導航和整體行為視覺回饋的需求。為此,我們重新設計了介面元素,例如 AI 聊天介面和事件建立工作流程,以使其更加使用者友好且易於上手。在後期的評估階段,特別是高保真原型測試中,我們發現清晰的按鈕標籤及視覺回饋的重要性,這一點也在啟發式評估中得到了證實。我們調整了介面,確保所有按鈕都具備直觀且具描述性的標籤,同時新增已完成任務的視覺指示器。我們還希望未來能夠納入使用者對功能的建議,比如根據飲食標籤搜尋食譜的能力,以及為 AI 所生成變更提供“撤消”選項。

**AI-驅動的設計驗證**:我們採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進行使用者測試,例如使用熱圖分析來識別使用者與介面的互動方式。此資料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使用者的偏好和痛點,並針對設計進行針對性的改進。**臨場感設計原則**:為了提高產品的臨場感和可用性,我們實施了臨場感設計原則,例如在介面中使用微動態效果和感應式回饋。這些元素營造了更互動和身臨其境的體驗,增強了使用者與產品之間的聯絡。

回顧我們在 WatFit 的設計迴圈,我們獲得了幾個對未來設計至關重要的洞見。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教訓是持續使用者反饋的重要性,這透過測試和原型製作來實現。早期且頻繁的使用者評估幫助我們識別並解決那些我們可能從未注意到或花很長時間才察覺的可用性問題。這一迭代過程強調了以使用者為中心進行設計的必要性,這將確保新使用者能夠直觀地上手並使用應用程式。

E-E-A-T原則下的設計思維和個人化最佳化

另一個重要的見解是,在設計階段初期,低保真原型的價值。這些原型讓我們能夠快速實驗新穎且不同的設計理念,而無需在細節上投入過多時間或資源。這種做法使得根據使用者反饋迅速進行大幅度修改變得更加容易,為高保真原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儘管我們的設計過程相當詳細,WatFit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其中之一就是我們基於人工智慧(AI)驅動功能中的個人化範疇。雖然AI可以生成個性化的日程安排和餐飲計劃,但其對即時變更和特定使用者偏好的適應能力仍需進一步強化,以便提供更具個人化體驗。允許使用者組成小組並建立友誼的社群功能在課程期間未能充分開發。

**E-E-A-T原則下之補充:**本段落強調了低保真原型和AI驅動功能中的個人化限制。為了提供更全面深入的見解,建議補充以下要點:* **基於資料的決策:**討論如何利用使用者資料來迭代和改進低保真原型及AI模型,以確保最佳化使用者體驗。* **多模式互動:**探討整合多種互動模式(例如語音、觸覺回饋)的方式,以增強個人化體驗並滿足不同使用者喜好。

AI整合與個人化體驗:提升身心健康

展望未來,我們的計畫包括實施上述功能,並與其他大學合作,以更深入地融入學生生活。我們希望能夠全面開發社群功能,讓使用者可以分享健身里程碑、參加排行榜以及在校內參與社交健身活動。擴充套件應用程式與其他健康裝置和平台的整合,將為使用者提供更全面且無縫的體驗。透過解決這些限制並持續最佳化我們的設計,我們堅信 WatFit 能顯著提升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AI整合與個人化體驗:** 我們探索將人工智慧(AI)整合到平台中,以提供量身打造的健身計畫和建議,從而提升使用者體驗。根據個人的目標、健康資料和活動模式,AI 可以自動調整訓練頻率、強度及飲食建議,幫助使用者更高效地達成健身目標。同時,在關注身體健康之餘,我們認為 WatFit 應該擴充套件其功能,提供更多專注於心理健康和福祉的資源。加入冥想、正念及壓力管理技巧指南,可以協助學生應對學業壓力並促進整體的身心健康。我們相信,此舉將使 WatFit 成為一個更加全面且有意義的平台。

參考文獻與文章貢獻

參考文獻
Irene L. Muir, M., Munroe-Chandler, K. J., Loughead, T. M., Sutherland, C. A., & Hawksley, K. G. (2020a)。UWORKITOUT UWIN 計畫:透過體育活動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困擾。《國際運動科學與運動期刊》。https://journals.aiac.org.au/index.php/IJKSS/article/view/6255DM;
K. X. J. J. (2005)。大學生體育活動行為的元分析。《美國大學健康期刊》。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6255324/Four in ten (40%) Canadians intimidated by working out at a gym | ipsos。(2016年4月25日)。https://www.ipsos.com/en-ca/four-ten-40-canadians-intimidated-working-out-gym

文章貢獻
Yanni Wang:引言、背景
Juleen Chen:背景研究
Michael Wieszczek:設計

Kieran Glover: 實施與測試,結論 特別感謝 Kieran 建立的原型影片

參考來源

【111年解決方案】 客廳化身為健身房Uniigym矢志成為健身 ... - AI HUB

... 健身場館、社區健身中心、學校健身教室等健身場所環境單調、課程單一、與教練的互動低,希望透過科技解決運動問題,讓運動像玩遊戲一樣有趣,就研發第一代產品-智慧化 ...

來源: aihub.org.tw

成功案例|智慧健身App: 打造創新智慧健身新商機

... 技術協助健身中心設計 ... 在使用者體驗設計層面則提供控制權和自由度,透過循序漸進的操作,引導使用者認知系統、達成核心互動。雲端互動透過優化使用者體驗,來吸引健身 ...

來源: Cloud Interactive

打造個人專屬教練朝陽科大發表「AI精準運動系統」

朝陽科技大學上午與救國團、昌祐科技公司發表一套能比擬個人專屬運動教練的「AI精準運動系統」同時也簽署策略聯盟合作意向書,...

挑戰中的熟齡族:AI智慧熟齡健身健康管理系統

特多勁自主開發的「智慧熟齡健身健康管理系統」結合了運動醫學科技與AI智慧技術,為使用者提供安全的運動環境,讓每位熟齡族的悉知自身健康狀況,並提供客製 ...

居家健身也可以有虛擬教練!虛擬健身新創Alyce獲得UX 設計研究 ...

Alyce 的「Weelo」是一項AI 私人教練服務,可幫助用戶使用基於AI 的實時運動跟踪技術糾正他們的運動姿勢。 ... 為中心的體驗設計進一步增強個人的鍛煉體驗。

來源: Yahoo新聞

你的下一個運動教練可能是人工智慧

使用人工智慧分析的可穿戴設備,可以在訓練期間為教練提供運動員的即時資訊。觀察這些數據後再進行相關評估,來調整或提高運動員的訓練目標。例如利用健身 ...

來源: CTIMES

【111年解決方案】 客廳化身為健身房Uniigym矢志成為健身界的 ...

透過優力勁聯(Uniigym )所提供的「AR動滋動xUniigym」APP,有近1,000堂多元的運動課程任你選,專屬AI教練帶著走,隨行隨動想練就練,同時能記錄健身歷程,完整 ...

來源: aihub.org.tw

《國際要聞》虛擬健身新創Alyce獲Companoid Labs投資

Alyce Healthcare 的'Weelo'服務可以透過在虛擬空間中與AI 教練一起訓練來滿足這些需求,並且可以透過以用戶為中心的體驗設計,進一步增強個人的訓練。

來源: 國家新創獎

A.B.

專家

相關討論

❖ 相關專欄